分享天地
Sharing
擔心喝咖啡也喝進丙烯醯胺?專家說這習慣更該改
加熱食物會產生丙烯醯胺
丙烯醯胺是由“還原糖”,比如葡萄糖、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(主要是天冬氨酸)在油炸、烘焙和烤制過程中,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的。美拉德反應,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,比如烤肉、烤麵包等,這麼香、顏色那麼誘人,都是美拉德反應的作用。要知道,食物裡基本都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,在加熱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丙烯醯胺。所以,我們平時吃的很多食物中都有丙烯醯胺,比如薯片薯條、油條油餅等。咖啡是用咖啡豆經過烘焙做出來的,自然難以避免會有丙烯醯胺;甚至我們喝咖啡時加入的黃糖也有, 因為它是白糖加熱做成的。丙烯醯胺的確是一種潛在致癌物。大量動物實驗表明,丙烯醯胺具有一定致癌性;並且能夠造成神經系統損傷,影響嬰兒早期發育,危害男性生殖健康。但是,目前並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它會導致人類癌症,正因如此,世界衛生組織評估後將它定位2A類致癌物,也就是可能使人致癌。
一天只喝一杯咖啡不足為慮
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攝入多少丙烯醯胺。從24個國家獲得的資料表明(2002年~2004年),丙烯醯胺含量較高的三類食品平均值從高到低是:咖啡及其類似製品,平均含量為0.509mg/kg,最高含量為7.3mg/kg;高溫加工的土豆製品(包括薯片、薯條等),平均含量為0.477mg/kg,最高含量為5.312mg/kg;早餐穀物類食品,平均含量為0.313mg/kg,最高含量為7.834mg/kg。而且,由於飲食習慣不同,每個國家的資料也有差異,比如我國香港的資料顯示,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含量最高。雖然從資料來看,一些食物中的丙烯醯胺含量還不低,但其實我們總體上吃進去的丙烯醯胺並不多。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平均水準是每人每天20微克~30微克,我國的平均攝入量大約是18微克(以60公斤體重計),這個攝入量總體來說是很安全的,不用太擔心。咖啡中的丙烯醯胺含量確實很高,達到700多微克/公斤。而我們在喝咖啡的時候,一般一杯咖啡就用一小勺,用的咖啡豆或者咖啡粉也就有三四克咖啡,所含的丙烯醯胺通常不超過5微克,一天之內喝一兩杯咖啡不足為慮。實際上,目前也有很多科學家對咖啡是否致癌進行了研究,但其實都沒有高品質證據顯示其致癌。正因如此,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評估,將丙烯醯胺從2B類致癌物中移除,挪到了第3類中(不會對人體致癌)。也就是說咖啡並不會使人致癌,大家不必太擔心喝咖啡會使人致癌。不過,作為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,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還是應該儘量改進食品加工工藝和條件,研究減少食品中丙烯醯胺的可能途徑,探索降低乃至可能消除食品中丙烯醯胺的方法。
中國人攝入丙烯醯胺來自炒菜
不同國家,由於飲食習慣不一樣,我們攝入丙烯醯胺的食物來源也不一樣。咖啡、油炸或烘焙的土豆是歐美國家人群丙烯醯胺的主要攝入來源,但在我國,炒菜可能是我們攝入丙烯醯胺的主要來源,畢竟我們喝咖啡還是比較少的。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估計,當地人攝入的丙烯醯胺有約45%來自炒菜,主要是因為平時喜歡用爆炒的烹飪方式,比如爆炒西葫蘆的丙烯醯胺含量可以達到每公斤360微克。由於大陸地區的居民也喜歡煎炒烹炸,所以應和香港的狀況差不多。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,如何儘量減少丙烯醯胺的攝入和健康影響呢?應該從兩方面做起:1.日常烹調食物時,儘量多蒸煮燉、少煎炸烤,不要溫度過高或加熱時間太長,這樣有助於減少丙烯醯胺生成。
2.建議大家平時注意飲食均衡。